iLabService SciOne | 开学季,高校实验室安全守卫

数字化实验室综合服务平台

· 数智化实验室运营管理,监控保
broken image

开学季,高校实验室安全事故“警示录”

大家好,今天小编想和大家聊一聊化学实验室事故的威力。喜欢化学的人,一定看过口碑爆棚的《绝命毒师》,各种花式爆炸、离奇中毒。老白屡次从大毒枭那里金蝉脱壳,靠的就是易制毒、易制爆的化学品。

在感叹它的威力之时,你是否在心中颤颤巍巍地感谢室友不杀之恩,是否庆幸自己曾在实验课上接触了众多化学品之后还能安然无恙?

broken image

近些年来,高校化学实验室事故频发:火灾、爆炸、中毒、触电......这不是博人眼球的影视大片,更不是耸人听闻,而是真实发生着。

broken image

事故原因大排名

高校实验室的规模不断扩大,加强安全规范管理的同时,安全事故发生的几率还是不低,这究竟是为什么呢?小编今天就来为大家列举几点原因。

  • 用电安全

实验室中有很多大功率的设备,干烧、违规使用、过载等等行为都威胁着用电安全。

  • 危险化学品管理缺失

小编走访各个高校,发现实验室中的化学品管理存在非常大的安全问题。化学品采购、入库、分类、存储、领用、归还、报废等环节都存在不同程度的漏洞,给师生安全、学校资产管理均带来巨大隐患。

  • 气瓶漏气

大部分高校对于实验中的重要参数,都会进行监控监测。然而无色无味的有害气体往往被忽略,这种气体一方面来自实验本身,更多的是来自气瓶的漏气。

  • 操作不合规

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违规操作,往往是各类事故发生的根本原因。比如学生在实验时的不当操作,使反应气体溢出,导致弥散在空气中的混合气体与实验室内的冰箱制冷设施发生反应,使冰箱爆炸,继而波及存放在实验室内的众多试管、化学品容器,最终引起火灾。

  • 管理不透明

高校都有严格的实验室管理制度,但还是有许多学生在进入实验室时,对于实验室的管理规范和环境安全问题了解程度几乎为零,对于化学品分类、安全性,所用仪器的正确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一无所知,这导致很多潜在的风险和隐患不能被及时发现,提高实验室日常管理的透明度,迫在眉睫!

实验室安全黑科技

broken image

仅仅依靠传统的管理制度,在现代化的实验室中显然是不够的。为确保实验室财产与实验人员安全,必须借助更先进的技术,扩大监管范围,减少监管死角,提高反应速度,精准排查风险,防患于未然!

iLabService今年推出的SciOne系列产品可以根据您的实际需要,快速构建实验室安全方案,智慧监控预防事故。即使发生事故也可以迅速定位,及时响应,降低危害,追溯数据报告,进行事故调查处理。

broken image
broken image
broken image
broken image
broken image

案例分析

broken image

【案例1:可自由设置报警阈值,有效避免危害气体缓慢漏气】

2020年7月13日凌晨1:00,国内某高校的实验室管理员和实验大楼的安保人员同时收到了手机上和监控数据大屏幕发出的风险报警:某个化学实验室气体监测发现异常。五名安保人员迅速赶往现场排查问题:原来是一氧化碳钢瓶发生泄漏,浓度达到了400ppm,因此触发报警。

事后实验室管理员进行事故原因排查,监控记录以及iLabService监控平台的数据报告显示:11日、12日夜间,一氧化碳钢瓶均有发生泄漏,气体浓度逐渐攀升。管理员当即决定对一氧化碳浓度监控产品的报警阈值进行调整,重新设置到较低的20ppm,以防止气瓶发生微小泄露时,不能及时发现。

同时学校还加强了对重点高功率设备用电安全的监控措施,使用iLabService SciOne的设备利用率模块以及设备预约模块,调整了这些高功率设备持续运作的时间和夜间无人值守运作时间,有效降低了无人值守情况下的干烧风险。

【案例2:智能视觉识别,有效辨别高风险区域违规操作】

2020年7月13日凌晨1:00,国内某高校的实验室管理员和实验大楼的安保人员同时收到了手机上和监控数据大屏幕发出的风险报警:某个化学实验室气体监测发现异常。五名安保人员迅速赶往现场排查问题:原来是一氧化碳钢瓶发生泄漏,浓度达到了400ppm,因此触发报警。

事后实验室管理员进行事故原因排查,监控记录以及iLabService监控平台的数据报告显示:11日、12日夜间,一氧化碳钢瓶均有发生泄漏,气体浓度逐渐攀升。管理员当即决定对一氧化碳浓度监控产品的报警阈值进行调整,重新设置到较低的20ppm,以防止气瓶发生微小泄露时,不能及时发现。

同时学校还加强了对重点高功率设备用电安全的监控措施,使用iLabService SciOne的设备利用率模块以及设备预约模块,调整了这些高功率设备持续运作的时间和夜间无人值守运作时间,有效降低了无人值守情况下的干烧风险。

【案例3:通风排毒效果差,造成急性砷化氢中毒】

某化学品生产时由于通风排毒设施不完善,在试生产期间导致工人急性砷化氢中毒。

事故后,该厂邀请iLabService为其定制环境监控以及抽风系统的整体解决方案,在加锌置换反应工序上增加了密闭排毒抽风设施,对加料、取料、进料等环节进行了监控与监测。如果空气中疑似有害气体浓度升高,会加大抽风,提示警报,让员工能够安全撤离。该厂还增加了职业卫生教育内容的电子化模块,加强对作业人员的安全教育和个人安全防护,至今没有发生第二起中毒事故。